今年過年雖然要一起在市集擺攤八天,
沒辦法回去團圓,但媽媽堅持,再忙年夜飯還是要吃,
不然就不是過年了。
趁著小年夜這一天,陪媽媽到市場去買菜當搬運工。
小時候很討厭上傳統市場,因為覺得好可怕,
肉攤上活生生的雞和豬頭惡狠狠的瞪著我,又臭又腥。
賣菜的也好不到哪去,地板永遠有濕濕爛爛的菜,
所以視傳統市場像「熱帶叢林」,
深不可測(也不想去測)。
現在長大了,倒很喜歡和媽媽去逛市場,
會捕捉到很多婆婆媽媽與老闆的可愛Moment,
上次冬至陪媽媽去買了湯圓,就看到很多!
所以這次買菜除了特別帶上相機,
還慎重其事的背了後背包,一副出去玩。
首先市場門口就被滿滿一車「發糕」給吸住。
老板早餐的豆漿還塞在發糕群中,想必從早生意就很好!
發糕是用紙箱子裝的,用推車載著推得好高,
鐵簍子裡的賣完就再開箱補新的,
不曉得黑糖色和粉紅色的發糕有沒有差別?
不過我猜大概跟白湯圓和粉紅湯圓一樣。
這發糕想必是全家總動員,
後來走到市場另一頭也看見持同樣「裝備」的攤車,
他們家上個禮拜應該沒日沒夜在炊發糕吧。
和媽媽先走到雞肉攤買甘蔗雞。
我喜歡雞胸,所以媽媽為我多買一塊雞胸(小確幸呀小確幸)
大吉大利攤,妹妹很乖的在幫忙,
把每顆大橘子綁上紅緞帶,給客人買回家討吉利。
一個阿嬤問這個妹妹:「柑仔一顆多少?」
妹妹用流利的台語回:「39!」
阿嬤:「30喔?」
妹妹:「39!」
阿嬤:「那不就根本40!」然後掉頭走掉;
妹妹則表情一點也沒受傷的繼續綁橘子。
和豬腳握握手。
相遇的好朋友:恭喜發財!新年快樂!
妝乎水水過好年。
過年的橘子、棗子都對時,又大顆又好吃,
擺起來也喜氣漂亮。
用60塊買了兩顆蘿蔔,媽媽說好貴。
拍完這張照,後面的大叔跟我說我今年會很有福氣,
因為拍到好彩頭!
弟弟右手準備亂丟垃圾,被我抓到齁!
熟食攤聚集了許多來不及煮的婆婆媽媽,
好像自助餐吃到飽一樣猛夾,
今天小年夜可以先拿炸物餵小孩,
冰起來,明天除夕加熱端出來,輕鬆營造賢妻良母印象。
猛一看還以為在賣磚頭的攤位,是賣各種口味的粿,
蘿蔔糕、原味年糕、紅豆年糕、鹹粿和發糕。
年糕比較硬,切的時候需要放上全身的力量,
你們會不會覺得沒有氣孔的扎實年糕好像黏土,
買起來爽度就是比蛋糕多一些?
春棗或寸棗,這個我們阿公很愛買,
甜甜脆脆,我從小愛吃到大!
當然還有它的好朋友麻荖。
「這樣就可以了嗎?」
素食攤也很夯唷!下面是要假裝是肉的各色蒟蒻。
有一年我們家收到一盅人家送的素食佛跳牆,
裡頭沒有豬腳也沒有鳥蛋,有猴頭菇、竹笙和芋頭,
不油膩也沒有牽羹,雖沒有正統佛跳牆該有的口感,
但負擔小多了,而且味道我到現在還會想念。
比臉還大的鱈魚片,整片煎好端上桌一定好氣派。
圍爐就要吃火鍋。
市場中有好多幫忙做生意的孩子,
各個都像小大人,叫賣著一點也不害羞。
回家前還在路邊看見人家自己在做蘿蔔糕,
真得從磨米漿和炒料開始的,好有新年氣氛。
-----------------
今日菜市場的密度是平時的三四倍,
我在一旁湊熱鬧拍照也被推撞好幾次,
我的任務就是等媽媽在人群中擠完,
再接手那一袋袋戰利品。
我們家媽媽不會煮一些特別的大菜,
所以今天也沒買什麼,
大概是平時的菜升級成高級食材(比如草蝦變明蝦),
但一定會有一大鍋竹山阿嬤家的冬筍湯或滷肉!
用一張阿蕊將軍打完勝仗的歸來照當ENDING。
禮拜日開始要打真正的仗了,
2/10-17都在西門紅樓擺攤,所以部落格更新速度會變緩慢,
希望大家多包涵,祝大家新年快樂!不要吃太胖溜~